一般来说, “大小年”现象指的是某所或某些学校的报考人数每年都有较大的不稳定性,导致录取分数线水平起伏较大的现象。
所谓“大年”,是指某一年某省填报该校的人数比招生计划数高出许多倍,导致当年的录取投档线被抬得很高。而“大年”过后,由于上一年投档线飙高,竞争异常激烈,导致次年的众多考生望而却步,不敢再填报该校的志愿,使得参与竞争的人少,投档分数线又明显的降下来,就出现了“小年”现象。
这样的循环使得考生因为看到头一年的投档线不高,次年直接出现了扎堆报考的现象。如此循环,报考人数和投档线出现明显的波动,形成了所谓的“大小年”现象。出现“大小年”现象的学校往往是广大考生心向往之的学校,而非每所学校都会有大小年现象。同时,某所高校在某省市的招生情况中可能会有大小年现象,但在另一些省市就未必存在大小年现象。
志愿填报建议:
1、 合理判断,妥善报考。由于家长和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候,往往都是参照高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,尤其是上一年该校在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。根据考生普遍的报考心理,如若上一年某高校录取分数特别高,当年考生就会因为担心录取难度增大而改报其他学校,从而导致该校报考人数减少,分数线降低;反之,下一年的考生又会争相填报,抬高其录取分数线。这就形成高校录取的大小年现象。
2、跟踪招生计划,正确判断位次。由于每年招生计划会有一定调整,也会引起“大小年”现象。通常,当某校的招生计划相对去年有增加的时候,考生普遍会受人数增加的影响,判断被该学校录取的机会增加,报考的人数骤然剧增,形成了“大年”现象;而当某校的招生计划发生相对去年有增缩减的时候,考生则会判断被该学校录取的机会减少了,报考的人数骤然削减,形成了“小年”现象。
3、多方搜索信息,综合判断录取率。“大小年”现象不具备规律性,往往带有很强的偶然性。如果考生能够正确把握大小年现象,找出规律,就可以在志愿填报中避开高峰(大年),寻找低谷(小年),增加被录取的几率。考生对于某校是否存在这种想象,应当综合考虑,不要轻易相信小道消息。
愿广大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能够做到合理分析报考形式,准确判断分数和位次,力求被心仪的院校录取。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